找到相关内容479篇,用时1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太虚大师论佛教与道德

    三种就是智。可知佛教十善道德,就是儒家五伦道德,而且是更加周密详尽。   三、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   初学发菩提心修法有二门:一、观恩深亲母陷在极重痛苦中,对治向来为心使转为舍身忘命以“急救母苦”心。练习惯后,完全没有为心了,再观一切众生都是“受苦亲母”。将为母心进展成普为一切众生心,这是从情意转变一种修法。二、观旧来所为自己,但是从他众缘合集假相上所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5253626.html
  • 关于如何理解太虚大师“人圆佛即成”思想

    过于高远,自甘卑屈,既不能认识佛法全般真相,固执着佛所权宜方便指示一点一滴法门,如人间善行,天上福报着重个人福业方面极粗浅说法,于是一生但求个人天福报为足。这虽也可称为学佛,但去佛学真精神远甚,真是方便中方便,佛曾贬之为无性阐提。”“复有一种人学佛,觉得个生与死极苦痛,于是偏执着佛所指示中道法空有两面空一方面,以专求了脱个生死,精神上得寂灭无为为究极。这条路径虽可通至大乘,...

    成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355559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儒家说食色性也。佛制戒淫茹素,二者孰是?

    这些警语,人皆充耳不闻,而有利于食色之言,则终身诵之,殊属不妥。   至于佛制戒淫茹素,与儒家‘万恶淫为首’和‘见其生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不忍食其肉&...  知义法师答:都对。因为儒家说是世间法,佛说是世出世间法。其实儒家中心思想是修、齐、治、平,并不是食色性也。但是许多人,谈起吃喝玩乐,就捧出孔夫子为挡箭牌,若是谈‘四维八德&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20011542.html
  • 狐狸与吊桶

    这苹狐狸王存心破坏益人益井边吊桶,而且沾沾自喜,结果连自己命也赔上。实则此类事实,人世间也屡见不鲜。 《摩诃僧只律第七》 编辑:中国佛教网402号录入员...古代印度波罗奈城郊外,住著一位婆罗门,他为众人在野外挖掘一个水井。凡是放牛、割草、旅客等人,全部来这个井边喝水和洗澡,歌诵波罗门功德。 有一天黄昏,一群野狐狸来到井边,看见井水溢出地面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55416395.html
  • 把心专注于一种正知正见,这就是禅[达真堪布]

      把自己心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,这就是禅。把自己起心动念放在证悟一切法本性是无常这个见解上,这也是一种禅;知道轮回是苦海,把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种正知上,这也是一种禅。观修人身难得时候,你知道了人身有这么难得,然后把自己注意力都放在这个认识上,这也是一种禅。   但是佛说,最好禅定是把心融入到本来就有觉性当中,这是最殊胜、最圆满禅定。有了这种禅定才能彻底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禅定|禅修|止观|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1214120278.html
  • 忍能消怒

    有利於事多多益善。慳是小氣、吝嗇,該奉獻不伸援手,反而擺出一派與我何干樣子。 「瞋」常跟「恚」連在一起,瞋是發脾氣、拍桌子、摔東西、動怒,粗脖子紅臉,口出惡言,咆哮罵人,唯恐不毒。恚是生悶氣,...行,如不出示注音板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。可是在感恩中過日子我,是一點脾氣也沒有了。 因為我認識了當下自己,也該擔承累世以來,現前業報。罪,懺悔,該還債總是要還。如有機緣,善還是要積,過了今世...

    陳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1739158.html
  • 下世纪也许会出现“世界教”

    下世纪也许会出现“世界教”  我是研究宗教史、比较宗教学。人类从部落社会发展到现在,始终离不开宗教;因为人性有脆弱一面,它对宗教有基本需求。从这个观点,我以平常心看待宗教在下个世纪角色。  它还是会发展下去,不管科技文明多么发达,人类一样无法掌握自然与整个社会总体发展,个人更常有身心不由感觉,因此宗教不会消失。  西方从18世纪理性主义抬头,发展唯物论、无神论,还有哲学家说“上帝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147798.html
  • 佛教倡导众生和睦,世界和谐“六和敬”精神

    、利和同均:利就是大家所获得利益,包括财利和法利。不论是经济上财利,或知识上法利,大家要平均分配,平等享受,不因厚此薄彼,使之发生利害冲突,或养成营私肥恶习,致引起争权夺利纠纷。   六、...佛教倡导众生和睦,世界和谐“六和敬”精神  佛教徒有七众弟子分别,但在团体生活原则上,是有一个共同标准,这个标准叫做六和敬。就是六种规则,能使大家过生活是清一色,互相敬重,和谐合聚,清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5457087.html
  • 湖湘五僧艺术谈

    湖湘五僧艺术谈   ■周宪新   唐代以来,湖南僧人怀素、齐、髡残、寄禅、海印诗、书、画艺术达到了一种境界,在文学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,堪称湖湘文化之奇葩。不仅是僧人骄傲,而且为历代文人所赞赏...中国通史》中指出是一种“蜕化僧”———僧人世俗化、文人化。他们云游四方,学习名家,不断提高创作水平。其作品题材来自世俗生活,可以说除爱情以外一切世俗生活在他们笔下都有反映。齐、寄禅、海印等还很注重...

    周宪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157901.html
  • 千年古塔纵横千年

    古塔,起源于古印度,原本是一种佛教建筑,作为埋葬舍利、埋藏经卷之用,旨在纪念死者。据佛经故事,释迦牟尼涅之后,弟子阿难等人将他遗骸火化,烧出了色泽晶莹、击之不碎珠子??舍利。众弟子在各地修建坟家,坟顶立一根尖刹,这种建筑,焚语称为SluPa,汉译堵婆、浮屠、浮图等。佛教徒们从舍利塔中得到启示,并且还产生了释迦以塔喻传说,塔才被赋予特殊意义。随着佛教传人,塔这种建筑形式与中国重楼建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2658201.html